儒家与道家的区别,难易,先后
儒道难易
有人问:“ ‘仲尼说自古都有死’,老子说:‘神仙事可学。’ ” 抱朴子说:仲尼是儒家的圣人,老子是得道的圣人。儒家的 教条,接近百姓显而易见,所以遵守他言论的人很多。道家思想深邃而且难以理解,所以能做到的人却很少。三皇以前,是用道的思想在治理万民。帝王以来,是儒的意识教化百姓。谈论的人都知道上古淳朴的民风,而且贬低后世道德的丧失,为什么要 偏偏尊重仲尼而轻视老子呢?这好比是用树木的末端去制作华 丽的藻井,却又不认识木生的根本。又何异于贵重明珠而蔑视渊 潭,珍爱和氏之璧却厌恶荆山,不明白明珠出自渊潭,璧玉发于荆 山。说起调养性情,是学道的剩余部分,礼乐是儒家的末端产品。 之所以看重儒学,是因为他能移风易俗,不只是从外表看他们如 何的揖让盘旋。之所以尊崇道学的人,是因为它能行不言之教, 改变人们的行为,并非只是养生一件事而已。如果儒和道果然分 别先后,那么仲尼不可专信,而且老子也不能独用。仲尼既然尊 敬地询问伯阳,愿意与老子、彭祖相比。又自己说鱼、鸟可知,却 不认识龙,喻示老子犹龙,大概是他内心佩服的言辞,并非随意说 说罢了。和颜回所说的“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,钻之弥坚,仰之弥 高”,没有什么不同。
有人说:仲尼亲自拜访老子却又不跟随学道,为什么呢?抱 朴子说:从此看来,更加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,所崇尚的有 不易改变的性情。仲尼明白老子的思想玄妙尊贵异常,而不能挹 酌清虚,本源大宗,出于无形之外,人于至道之内,其所咨受,止于 民闲之事而已,怎能请求仙法呢?仲尼虽然通晓世间诸事,而并 非能做到沉静玄默,遵守无为之道。所以老子告诫说:“良贾深藏 若虚,君子盛德若愚,去子之骄气与多欲,态色与淫志,是无益于 子之身。”坐立不安,责任在于匡正世俗。看到纲常不正,伦理丧 失,也只能仰天悲叹,即便如此,还是急求有用于世而不忘情于富 贵。有人询问说:儒道的事业,哪个难做哪个易作?抱朴子说:儒 学看起来容易,而做起来难;道学看起来艰难,而做起来却很容易。只要放弃交游,安置好妻子,辞谢荣誉名利,损毁利益俸禄,割舍掉光彩夺目的东西,抑制着动听悦耳的声音,安守恬淡愉悦 ,清静退让,独善其身,守护己心,诽谤而不怨恨,荣誉到了也不欢喜,看见贵富而内心并不羡慕,甘居贫贱不觉耻辱,这是道家艰难 通的地方。外出没有庆幸悲憾的面孔,回来也不会趾高气扬无故责难,不会面对《六经》过于劳神,更不会对声律和日历感兴趣。意念不会为推算天象命运而劳苦,心思也不会为了技能文章而受役使,众多烦恼既已损失,太和之气自然增添,无所作为无所思虑, 不用惊慌不用谨慎,这是道家比较容易的地方,即是所说的难中之易之处。
儒家士人的修为,都是依据章程去做事,行为有原则,说话和 静默都有节度,即使老师教导学生也是循规蹈矩,学习的教材也 是依据《四书五经》的注解,再加上自己的释疑,这就是所说儒家 容易的地方。探究深奥,语意幽远,搜寻坟典,法古圣贤,通晓河 洛的义旨,博采百家的要点,品德言行在城乡流传。忠孝廉洁尽 心侍奉君王,诚信仁爱鞠躬尽瘁,上无愧于天地,下有功于国家, 克勤克俭,居安思危。一事不知,就认为是不明,片言不正,就会 使得褒贬不一,行为举止作为世人的法则,言论思想也被天下之 人传诵,这是儒家比较艰难的方面,就是所说的看似容易实为艰 难的地方。从这两方面可以断定,儒家的事业大多艰难,道家简 单易行。我也是被儒学所难,就要舍弃它去寻求容易做的事情 了。世上讥讽我的人,比比皆是,而志同道合的人,还没有遇到。 同志之人,必有共的理想,我还不觉得这样的人稀少。
儒道先后
抱朴子说:首先因为阴阳的法则,使众生自然忌讳,拘谨畏惧。儒学虽然博大,然而缺少要点,劳苦而少功;墨家虽俭勤却又 难以遵守,还不可以偏离轨道;法家严肃而缺少恩情。只有道家 教育可使人们精神专一,行为合于自然,并且还包括儒、墨二家的 优点,概括名、法二家的要领,言行与时俱进,适应万物的各种变 化,宗旨简约而且容易明白,做事不多而功德却又很大,且又致力 于构架清静自然无为朴素,持守天真纯粹的本源。而班固却认 为,司马迁说的先黄老而后才有六经,这是司马迁的谬论。然而 司马迁的博识广闻,旁综幽隐,淘汰拣选事物的优劣,审査核实古 人的邪正善恶。他的评论,本于自然,符合客观情况,是非褒贬都 比照依据遵循正常的道理。不虚意修饰,不隐瞒恶行,不随声附 和去迎合世俗的看法。
刘向著名于当世,通达人情世故礼仪,他写的都是实录,而班 固的言论不能作为依据。虽然作为纯粹的儒生,若不究心儒家本 意,只是固执己见,陋习不纠,难以调节取正。所谓道学怎能只是 养生的一件事情呢?《易经》说: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;立地之道, 曰柔与纲;立人之道,曰仁与义。又说《易经》有圣人之道的四个 方面,如果不是这样的人,大道就不会切实地流行。譬如说:治理 国家,繁荣昌盛,和谐平安,就说这是有道;主上昏庸,社会动乱, 就说这是无道。又说:坐下来讲道,叫做三公。国家政治清明,富 强繁荣,贫贱的人就会感到羞耻。凡是谈论道学的人,都明白阴 阳二仪,以至于万事万物,没有不是阴阳的作用。当今举凡有道 的,大概是指能够博通今古,善于仰观天象,俯察地理,历经变故,涉足幽微,通晓兴盛和衰亡的道理,明白安定和混乱的本体,没有 迷惑不解的事情,询问没有不回答的问题。为什么一定要修炼长 生不老的道术,追述赤松子、王子乔的本领呢?可悲呀!这就和 ^ 在围墙之内怀抱萤火的人,看不见日月之明的光辉灿烂一样;和鱿鱼甲鱼为伴,随着它们的足迹游于水中的,就不会认识海洋的 广阔浩瀚;看重大江大河深长的人,却不知道那是昆仑山支流;珍 通惜粮食的收获,却又不关心使它们繁茂丰收的土地。
道学的概念,它是能够对人类的性格思想进行教化和培育的,涵盖铸冶天地阴阳之道,孕育自然万类,蓄积酝酿道德伦常。 世间对它研习粗浅的人比较众多,而探究精深的人比较少,稀少 不敌众多,自古以来就是如此。因此司马迁虽然高明而看不到有 人赞誉的,班固虽然有缺失也不见有人指责他的。然而事物都是 以少为贵,以多为贱,对于社会人事,难道还有什么不同吗?所以 粗粮、野菜满山遍野,而仙草和美玉却并不常见;多刺的灌木覆盖 荒原,而参天大树却又极少出现;沙土、碎石无量,而珍珠、璧玉很 少;鸿雁屯集飞翔,而鸾凤罕见出现;毒蛇和蜥蜴数量巨大,而蚊龙极少发现;群族而生的党羽众多,本来就是如此。
所谓道家,对于自己来说可以修养身心,对于外面来说,可以 有为于国家,能让人们效法日月五行的行度,使阴阳二气和调,四 时不感受寒热的侵害,暴风骤雨不至于使万物受灾。四时气和代 表着国家升平的征兆,澄清的醴泉彰显着淳朴合美的祥瑞。火红 的太阳和七彩的云霞温风和暖,云气下坠商羊飞舞,就要收敛隐 藏(羽翼);日光和耀,奇异的谷物必生,剧烈的传染病不再流行, 祸害混乱就不会出现;战壕堡垒不予设置,干戈就不会发生。不 用商议就很妥当,不用签约就很诚信,不用束结就很牢固,不用谋划就可以成功,不用赏赐就很勤勉,不用处罚就很严肃,不用强求 就会得到,不用命令就会禁止。处于上位而人们并不觉得有什么 压力,走在前面而人们并不以为会有患难,号令没有下达风化就 会移转,指示没有施行习俗就会改变,这大概就是道家的治世之 道吧。
只有生活富余,才能实现无为,自然达到教化和美。饥寒不 足,所以才会有罚刑严厉,奸人繁多。黎民百姓怨生于下,皇王朝 廷震怒于上。或者洪水横流,或者炎热干旱,或者地动山移,或者 冬雷夏雪,或因战乱而血流成河,积尸狙击,或者坑杀降卒,易子 相食。城墙越高大而冲杀越巧,池水越深而云梯越妙,法令分明 而盗贼多有,盟约复杂而叛乱较重,这好比是惊涛骇浪而扰动渊 深的鱼鳖,纤密的罗网却使有翅膀的禽鸟只能鸣噪于沼泽之地; 豺狼众多却使那些走兽栖居山林,灶火猛烈却使小鱼糜烂在锅 里。有君臣改变位置的,有父子拔刀相见的,然后忠义的名号就 出现在国家危难之时,孝子的荣誉就得助于败坏的家庭。疫疬重 病发生就显得巫婆神汉的珍贵,道德沦丧而儒、墨得以重视。从 此看来,儒家和道家的孰先孰后,就可以得到确定了。
儒道不同
有人询问说:道、儒现在有些许不同,都是哪些方面呢?抱朴 子说:比如上升下降,俯伏昂仰的教化,欢忧礼乐的世事,治国安 邦的韬略,这是儒生们所操持的事务。断绝外物之累,抛弃聪明 才智,涤除心机,荡散技巧,忘记富余,遗失高贵,禁绝阻止劝勉终 结。不因贫穷而忧虑,不以显达而荣耀,不因诽镑而优愁,不因为 有人赞誉而喜悦,这是修道之人所要做到的。我们所说的道在它
作为之时,善于自我xiuchi以成就事业;在它静居之时善于处取众 人不为争斗的地方;在它得时而治理,善于及早断绝祸患使其不 y 至于发生;在它施舍的时候,善于济人利物而又不以此为品德;在 它行动之时,善于观察民心所向以真诚对待;在它静止之时,善于 & 致虚守真而无烦闷。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儒道稍有不同的,它们的 ^ 比较如此,首尾差别很大。
通有人说:儒家推崇的是周孔,它们的书籍就是六经,大概说的是治理社会存守正道的缘由,作为立身处世和行为的准则,它的 作用久远而功业珍重,它的事情巨大而语言精美,有国才能有家, 这是不能改变的规制。修道的人,不经营礼教,不顾及常情,在荒 草湖泽中居住和狐狸为伴,偶于山林与猿猴为伍,功业高大就随 意放弃,又与木石为邻,这也是他们不能理解的地方。
抱朴子回答说:铺叙文采,驰骋辞藻,本性直率的人是不崇尚 的;解释蒙昧,拯救迷惑,往昔丰衣足食,的确不想再和你讨论事 物本质的好坏善恶,比较得失就会与天机吻合。然而只是观看小 孩子坠井,并非仁者的用心,看到盲人碰到柱子,这能是兼爱的所 为吗?这只是陈述大概,粗略地回答一点小事。体察大道灵巧地 感悟事物,以品德为珍宝而求长生的,是黄帝和老子的思想。黄帝能够治理国家达到太平,而又升人仙界,就不可以说他落后于 尧舜了。老子既又兼综礼教,而又能做到长生久视。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15053971836@139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